一、制冷速度
壓縮機制冷速度,這里以車載冰箱為例,英得爾車載冰箱T20采用的德國制冷技術,從22℃制冷到0℃(空箱)的最佳成績是13分鐘,平均是15分鐘左右。(我們實驗室也曾做過實驗,空箱情況下,最快制冷13分鐘可達0℃)
半導體制冷速度,從室溫23℃左右制冷到最低溫度(半導體最低只能到達5℃),花的時間超過2小時。
……
制冷性能是這些元件的核心價值所在,從制冷速度而言,顯然半導體是無法取代壓縮機制冷的。
半導體:制熱可達55℃,制冷可達5℃;適用范圍廣,這是不爭的事實。
壓縮機:制冷最低可達-18℃,同家用冰箱一樣,具備冷凍生鮮的功能。
半導體本身是一個比較簡單的結構,穩定性也較差;在實際應用當中,一般用于制冷、包括小米最新出的手機散熱風扇,也是通過半導體來實現冷熱轉換的。
得益于小巧精致,所以存在許多應用的場景。
然而,也是由于小巧,所體現的作用及其有限;給手機散熱是的確綽綽有余,但是如果要用作冰箱制冷,就有些力不從心了。同時,還會因為高負荷使用,出現一些質量問題。
從冰箱制冷方面來說,半導體的表現著實不如人意:制冷慢、溫度不夠低、性能不夠穩定、制冷空間會出現凝水等等。這些問題都是壓縮機不需要考慮的問題,自然而然,消費者用腳投票,也就使得半導體越來越淡出人們的視線。
當然,這僅是在制冷冰箱的領域去考慮。半導體還是存在許多其他應用場景的,比如壓縮機的體積本身就限制了不能工作于小微空間,并且壓縮機也需要一定的散熱,同樣會受到限制。
只能說,二者雖然同樣具備制冷的作用,但是所能發揮最大價值的點不在同一個地方。如果說壓縮機最好的產品是冰箱,那么半導體也許是數碼產品領域呢。
正所謂,尺有所長,寸有所短;讓這些硬件元器件能發揮更大的作用,才是應該去深究的方向。